孔子圍於陳蔡之間,七日不火食。大公任往吊之,曰:「子幾死乎?」曰:「然。」「子惡死乎?」曰:「然。」任曰:「予嘗言不死之道。東海有鳥焉,名曰意怠。其為鳥也,翂翂翐翐,而似無能;引援而飛,迫脅而棲;進不敢為前,退不敢為後;食不敢先嘗,必取其緒。是故其行列不斥,而外人卒不得害,是以免於患。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。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,修身以明汙,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,故不免也。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:『自伐者無功,功成者墮,名成者虧。』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!道流而不明,居得行而不名處;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;削跡捐勢,不為功名。是故無責於人,人亦無責焉。至人不聞,子何喜哉!」孔子曰:「善哉!」辭其交游,去其弟子,逃於大澤,衣裘褐,食杼栗,入獸不亂群,入鳥不亂行。鳥獸不惡,而況人乎!

莊子、山木


上文出自於莊子「山木」篇。話說,當時孔子受困於陳蔡兩地之間、七日無炊,差點就餓死在那裡。太公任前去探望他,提到一則關於意怠鳥的事情。相傳東海這個地方,有一種鳥稱為意怠。這種鳥飛的時候,要彼此支援,從不超前,也決不落後。而棲息時,也要彼此相扶支撐才行。吃東西不敢爭先,僅食別的鳥類剩下來的食物。由於這個緣故,這種意怠鳥從不落單,不受排擠,也不會受到傷害。孔子聽完以後,大為感動。因而跑去荒郊野外,飲食衣著樸實,簡單地過著日子。久而久之,成為鳥獸也不排斥相處的人。

莊子約為西元前三世紀人。道家哲學思想的代表,與老子並稱老莊。其著作中,有部分這種譏笑暗酸孔子思想庸儒的情節。姑且先不論其是否為後世託莊周之名的偽作。意怠鳥所象徵的是一種頹廢的玩世不恭,有點類似於西方犬儒主義(Cynicism)後期,從極度理想、追求德性的憤世嫉俗,演變成輕賤道德的玩世不恭。雖然同被稱之為犬儒主義,但其本身的內涵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。這與道家,「道法自然、任真快意」的哲學思想也有所不同。

相較山木篇的開頭,”不材得終其天年”,與”殺不能鳴者”這兩則故事,才真正是揭示老莊思想的核心在於「窮極必折」的道理。因此老莊”道”的思想往往難以文字言明,因為本質上所要強調的就是一種動態的活、彈性、無定的思想哲學。而犬儒主義之所以飽受批評,起於過度極端的理想主義。從認定世間一切皆虛假的”無所值”觀點,演變到後來,既然一切皆偽而可”無所不為”的玩世行徑。都在犯了極端偏激的毛病,使其既是激烈的理想主義,同時又是徹底的非理想主義。

唉~真是越扯越遠了。其實一開始的梗是,想要講莊子這本書擺了一篇意怠鳥的故事,拐彎子罵孔子畜生。以前校刊的專題如果真的作這個的話,一定會被叫去輔導室關切吧>_<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